施洋烈士陵園位于武漢市武昌區洪山南麓。
施洋(1889—1923年),原名吉超,號萬里,字伯高,湖北省竹山人。1889年6月13日出生,1907年考入鄖陽府立農業學堂,1910年轉入鄖陽中學。1917年從事律師職業,加入武漢律師公會,被選為副會長,后又發起組織湖北各界聯合會,任副會長。施洋是在五四運動中成長起來的著名進步律師。1921年施洋發起“驅王自治”,并聯絡湖北自治軍,大敗王占元于羊樓司。他還領導了漢口人力車工人的反加租罷工,并取得勝利。1922年6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并與林育南等組建武漢工團聯合會。1923年2月1日京漢鐵路總工會成立,施洋以湖北工團聯合會、京漢鐵路總工會法律顧問的身份參加了大會的領導工作。決定2月4日舉行京漢鐵路全線總同盟罷工。2月7日,敵人對罷工工人進行鎮壓,當晚,施洋就被反動軍閥非法捕走。在監獄里,施洋與敵人進行了最后的斗爭。2月15日,在刑場上,他高呼“堂堂做人,反對強暴,勞工萬歲!”壯烈犧牲于武昌。
施洋烈士原來安葬在武昌洪山腳下,1953年總工會遷墓建陵園于現址。陵園由牌坊、烈士塑像、紀念碑和烈士墓四部分組成。烈士墓呈八方形。墓前有紀念碑,左側刻烈士生平事略,右側刻二七慘案經過。紀念碑前是施洋烈士塑像,塑像高1.2米,基座高4米,巍然聳立在廣場中央。塑像底座刻有董必武于1957年1月的題詞:“二七工仇血史留,吳蕭遺臭萬年秋。律師應仗人間義,身殉名存烈士儔。”
施洋烈士陵園于1956年11月被湖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3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湖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88年12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湖北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89年8月被民政部公布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
Copyright @2014-2025 m.slotsjeanni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技術支持:荊楚網 鄂ICP備18025488號-1
微信公眾號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