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黨史 >  紅色地標

武鋼一號高爐工業遺址公園揭幕

發布日期: 2022-07-11 來源: 楚天都市報

曾凌軻 王芊蔚 張小倩  程琳

  65年前煉出新中國第一爐鐵水 退役后傳承“鋼鐵長子”歷史榮光。

藍天掩映下的武鋼一號高爐國家工業遺址公園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李輝攝

  7月1日,武鋼一號高爐國家工業遺址公園正式揭幕。1958年,新中國第一爐鐵水在武鋼一號高爐產出,武鋼從此誕生。2021年,一號高爐已成國家工業遺址,而中國鋼鐵產能早已排名全球前列。2021年以來,武鋼投入近8000萬元為這位六旬“老人”穿上新衣,金色爐臺、鋼鐵歷史展覽館、鳳恩廣場……不久的將來,這一工業遺址公園就會面向公眾開放。

掃碼看視頻

新中國第一爐鐵水誕生于此

  2022年7月1日,武鋼一號高爐國家工業遺址公園揭幕。

  高爐腳下,鑼鼓隊員們敲擊出鑼鼓聲聲,高爐之上,彩煙噴薄而出。這一切,都是為了迎接一位“老人”——武鋼一號高爐的重新面世。

  高爐煉鐵是鋼鐵生產的必備步驟之一,將鐵礦石、焦炭等從爐頂裝入,再從爐底吹入預熱的空氣,使爐內的鐵礦石產生氧化還原反應,鐵礦石就將變成鐵渣和鐵水分流而出。而新中國的第一爐鐵水正是從武鋼一號高爐產出。

  建國之初,新中國工業凋敝、百廢待興。國家計委、重工業部籌劃在華中腹地大冶附近建設一個鋼鐵工業基地。經蘇聯和中國專家聯合勘探,廠址最終選定武漢市東郊青山鎮以南一片叫“荒五里”的地方,新中國第一座鋼都也就此取名“武鋼”。

  1958年9月13日,武鋼一號高爐產出鐵水,這也標志著武鋼的誕生。這一天,毛主席曾當場見證。

  65年前,新中國人均鋼產量2.4公斤,全國一年的產鋼量只有15.8萬噸。一號高爐建成,日產生鐵就達2000噸以上,年產量可達75萬噸,為新中國的工業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65年后,這位工業“老人”已不再參與生產,更節能、環保、高效的高爐取而代之,中國的鋼鐵產能也早已問鼎全球。武鋼一號高爐已成為中國工業的記憶節點和鋼鐵精神的代表之一。

歷時半年鋼鐵“老人”新生

  2021年底,武鋼一號高爐入選國家工業遺產后。武鋼有限按照“修舊如舊、傳承歷史”的原則,總計投入8000萬元對一號高爐周邊區域和高爐本體進行改造,才有了今天的國家工業遺址公園。

  7月1日,極目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新修繕的一號高爐通體刷上了紅色油漆,腳下的展覽館依爐體而建,將高爐的爐臺部分包裹進建筑內部。

  展覽館一樓為史料陳列展覽館,來到二樓,除了可以走近一號高爐的爐身。在東出鐵口,一組雕像重現煉鐵工人、全國勞模李鳳恩帶領爐前職工們艱苦奮戰生產鐵水的場景。爐前工圍著毛巾,手拿長長的氧氣管、身穿帆布工作服,保持迎接高爐出鐵的姿勢。

  展覽館還復原了1958年9月13日高爐出鐵的歷史場景。在毛主席當年觀看鐵水流出的眺臺下方,一個觸摸屏仿佛隱藏著時光暗門,將手放在上面,屏幕上立即重現當年的情景:只見一條火龍從高爐出鐵口奔涌而出,順著出鐵溝滔滔流注,鐵水和鐵渣自動分離,蔚為壯觀。

  展覽館對面,以李鳳恩命名的鳳恩廣場還在不斷提醒“煉鐵又煉人”的高爐精神。周邊,仍在運輸原料的小火車還在穿行,給人以歷史和現實交錯之感。

  據介紹,與武鋼一號高爐一起列入國家工業遺產和中央企業工業遺產的還有“一米七”大型鋼板軋機。2022年初,武鋼正是以這兩個工業遺產為核心景點,打造國家4A級旅游景區。目前,“一米七”周邊還在進行景觀提升工作。未來,兩者或將成為武漢新的工業地標。

  7月1日正式揭幕后,武鋼一號高爐工業遺址公園將向社會公眾有序開放。各地游客都可以通過預約實地踏訪,親身走近“新中國鋼鐵長子”,觸摸一個多甲子鋼鐵工業的滄桑、榮光與夢想。

  (來源:楚天都市報)

Copyright @2014-2025 m.slotsjeanni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技術支持:荊楚網 鄂ICP備18025488號-1

微信公眾號

手機版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肥妇人涩爱,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激情五月天国产在线,欧美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亚洲少妇毛多水多视频 | 综合日韩天天久久一本 | 日韩制服丝袜片中文字幕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一区 |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影院 | 亚洲色欧美色2019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