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湖北黨史 >  偉人足跡

這個地方,毛澤東說“騎毛驢也要去看看”

發布日期: 2022-03-25 來源:

方立新  周甲祿  王賢  易艷剛

  這座城市,享有“百里黃金地,江南聚寶盆”的美譽,傳說中這里的每塊石頭都“含金藏銅”;這座城市,以“青銅之都”“鋼鐵搖籃”“水泥故鄉”著稱;這座城市,有一處工業遺產旅游勝地——國家礦山公園,毛澤東手托礦石的雕像就矗立在公園的“日出東方”廣場。

  這就是湖北黃石,一座為自己是“中國近代工業搖籃”而驕傲的城市,一座因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之初5年之內兩次到訪而自豪的城市。

  開國領袖心中“有團火”

  1953年2月19日,春寒料峭,毛澤東乘坐“長江號”艦艇視察長江。

  天黑時分,他看到岸上燈光閃爍。隨行的人告訴他這里是湖北黃石,毛澤東立刻提出要上岸看一看。

  負責保衛的同志勸阻,說黃石連馬路也沒有,很不方便。毛澤東卻說:“路不好,我就是騎毛驢也要去看看。”

  據湖北省檔案館藏資料記載,下船后,毛澤東一行人直奔大冶鋼廠。從煉鋼、鑄鋼、鍛鋼到軋鋼,毛澤東在車間從南走到北,把鋼廠生產一線從頭看到尾。

  在軋鋼廠,在430軋機加熱爐旁,毛澤東仔細詢問生產情況;在煉鐵廠,毛澤東從工人手里接過藍色看火鏡,看鐵水熔煉情況;在長江碼頭,毛澤東回眸長江邊爐火閃爍的大冶鋼廠,對前來送行的同志說:希望你們把這個廠辦大辦好!

  1958年9月15日,參加武鋼第一爐鐵水出爐慶典后的第3天,毛澤東原本要從武漢前往安徽視察。但他臨時提出,要再到黃石去看一看。他這一天去看的大冶鐵礦,是他一生唯一到過的鐵礦山。據檔案記載,毛澤東還再次來到大冶鋼廠,登上平爐臺和正在操作的工人一一握手,點贊鋼廠“發展很快”。

  5年間兩次到同一個地方視察,在毛澤東的一生中并不多見。這段佳話,一直是黃石人介紹自己城市的特殊“名片”。

  毛澤東為什么如此看重黃石?只要我們回望70年前“一窮二白”的中國,回望近代以來積貧積弱的中國,就不難理解,共和國締造者心中“有團火”,使得他對這座有著中國近代第一座用機器開采的大型鐵礦的“礦冶之都”投注了更多的目光。

  毛澤東心中的那“團火”,就是作為工業文明象征的爐火,就是讓中國實現工業化的夢想。而黃石,正是一座3000年爐火不熄的城市。

  舊中國給新中國留下的是一個工業極端落后的“家底”。毛澤東曾感慨那時的中國“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工業的落后,最突出體現在中國“人均鋼鐵產量只夠打一把鐮刀”。

  近代中國,從世界文明之巔“斷崖式跌落”。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浴血奮戰建立新中國之前,有志之士為救國強國不懈奮斗,卻無能為力、無濟于事,“礦冶之都”黃石的命運堪稱縮影。

  毛澤東曾指出:談到中國的鋼鐵工業,就不能忘記張之洞。張之洞,在毛澤東心目中是不應當被忘記的幾位近代中國人之一。因為,張之洞在清末主政湖北期間,為發展民族工業,減少對外依賴,實現富國強兵,創建了亞洲最大最早的鋼鐵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被人們譽為中國近代的“鋼鐵之父”。在湖北省檔案館里,保存著一份完整的《漢冶萍公司志》。當年,比日本第一家鋼鐵企業八幡制鐵所早7年、鋼鐵產量幾乎占到全國鋼鐵總產量99%的漢陽鐵廠,原料就來自大冶鐵礦。可以說,中國近代鋼鐵工業發展的序幕,也是在黃石開啟的。

  但是,那時的中國風雨飄搖,張之洞無力回天,漢冶萍無濟于事。但張之洞等有志之士的努力,毛澤東沒有遺忘;長江中游南岸的礦冶之都黃石,在毛澤東心目中仍有著重要位置。他領導站起來的中國向工業化進軍,“騎毛驢也要去看看”黃石,完全合乎歷史的邏輯。

  60多年過去,這座因礦立市、以冶興市的歷史文化名城,有了哪些變化?帶著這些問題,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從銅綠山古銅礦遺址開始了調研。

  銅綠山上的“原火”

  四周都是礦山、礦坑的銅綠山上,一棟三層小樓格外醒目,正門上方八個金色大字“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俊朗沉雄,出自對這里情有獨鐘、罕有題詞的考古大家、“七國院士”夏鼐先生之手。

  1973年6月,大冶有色金屬公司的礦工們在銅綠山露天采礦時,意外發現了13把深藏地下的銅斧。

  考古學家們依據這些銅斧,順藤摸瓜發掘出了一座座密如蛛網、迷宮般神奇的古老礦井。

  66歲的黃石市博物館原館長龔長根曾參與銅綠山古銅礦遺址最初的考古調查。據他介紹,同位素碳14測定,銅綠山古銅礦遺址中最古老的礦井距今3200多年,可上溯至商代晚期,經西周、春秋、戰國直到西漢,隋唐以后在早期遺址上繼續開采,前后延續了13個世紀之久。

  這次發掘猶如平地一聲驚雷,揭開了中國工業文明神秘面紗的一角。這座三千多年前的遺址,是迄今世界上發現的規模最大、采掘年代最長、冶煉工藝水平最高、保存最完整、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銅礦遺址,推翻了“青銅文化西來說”。

  “銅草花、開紫花,哪里有銅哪里就有它。”秋冬時節,游客們一路欣賞著褐紫色的銅草花,走近銅綠山古礦遺址博物館。“銅草花形如牙刷,又稱牙刷花,其神奇之處在于,它的盛開就昭示著地下有銅礦。”博物館講解員張燕說。

  拾級而上,遺址博物館內,一處三千多年前的古采礦遺址令人倍感震撼。在采礦遺址旁的四方塘遺址,考古人員2012年發現了宋明時期焙燒爐,近年又發現了由數十座春秋時期的古墓組成的墓葬群——這是中國礦冶考古首次發現古代墓葬。

  礦冶文化研究專家、湖北理工學院院長李社教帶著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邊參觀邊講解,“研究發現,當時的先民已掌握一套相當先進的找礦、采礦、冶煉技術;解決了深井開采支護、照明、排水、運輸、通風等技術難題,而且還使用鼓風豎爐煉銅技術,形成一套科學的開采和冶煉技術體系。”李社教說,“冶煉是人類從石器時代轉向青銅器時代的轉折點,銅綠山遺址發現的8座春秋豎爐,代表了中國先秦時期煉銅的最高水平。”

  昆明工學院一位教授撫摸著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的井壁流淚了。他說,我們以前給大學生講塔接式框架支護技術時,舉的是200年前英國的例子,沒想到自己的祖先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解決這個問題。

  對遺存的大量古爐渣抽樣分析顯示,其含銅量大部分小于0.7%,與現代科技煉銅爐渣含銅量差別不大。經專家考證,后母戊鼎、越王勾踐劍的銅都來自銅綠山,銅綠山的青銅可鑄造大量兵器,與楚國的強大有直接關系。

  考古大家夏鼐對銅綠山情有獨鐘。1976年和1980年,夏鼐曾兩次到銅綠山實地考察。1980年6月2日,中國古代青銅器學術討論會在美國紐約召開。開幕式上,夏鼐第一個發言,他向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作了《銅綠山古銅礦的發掘》的演講。

  1981年10月13日,古代冶金技術國際學術討論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夏鼐與殷瑋璋詳細講解了銅綠山古銅礦煉爐與模擬實驗,引起了世界各國專家、學者的興趣。會后,世界著名冶金史專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史密斯等一行8人專程來銅綠山考察古銅礦遺址。

  當時,78歲的史密斯教授激動地說:“多么聰明的人民!我在這里看到了世界其他地方看不到的東西。”

  美國哈佛大學考古學家麥丁教授說:“中東等地雖然很早就開始了銅礦的冶煉,但其采礦遺址的規模、冶煉用爐的先進程度等,均遠不能與中國銅綠山古銅礦相比,銅綠山古銅礦遺址無疑是世界第一流的古銅礦遺址。”

  李社教認為,銅礦的大規模開采需要精細的協作與分工,銅綠山古銅礦遺址證明,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國古代除了農耕文明,還有以黃石為代表的先進工業文明,這里的爐火三千年不熄,推動著中華工業文明不斷發展進步。

  1982年,國務院將其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國家文物局將其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清單;2001年3月,它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

Copyright @2014-2025 m.slotsjeanni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技術支持:荊楚網 鄂ICP備18025488號-1

微信公眾號

手機版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肥妇人涩爱,中文字幕人成乱码熟女免费,激情五月天国产在线,欧美人妻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综合小说社区在线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不卡 | 亚洲精品资源站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另类日韩综合 | 亚洲成a人a∨久在线观看 | 婷婷丁香五月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