惲代英:革命風暴中最矯健的海燕
發布日期:
2024-05-15
來源:
《中國青年》
屈舒鶴
在華中師范大學的校園里,靜靜地佇立著一尊白色塑像。他身著長衫、手持書本、身姿儒雅、目光似炬,塑像下刻著周恩來的親筆題詞——中國青年熱愛的領袖惲代英同志。
惲代英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青年運動領導人之一,是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1923年8月,惲代英被選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執委會候補委員、宣傳部主任。1923年10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機關刊《中國青年》在上海創刊,惲代英任主編。作為革命活動的先驅和領導者,惲代英始終站在青年運動的第一線,是時代青年的“領路人”。
1915年,學生時代的惲代英積極投身革命運動,是武漢地區五四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同時在《新青年》上撰文,大力批判封建文化。在馬克思主義的啟蒙和洗禮下,1919年,惲代英在湖北創辦“利群書社”和“共存社”,團結進步青年,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1921年,惲代英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后的一生,他都在堅定地踐行馬克思主義,追求真理,投身革命。
1925年,因日本人槍殺中國工人顧正紅,中共中央決定于5月30日組織上海市民舉行反帝大示威,任惲代英為示威總指揮。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發生后,惲代英參與領導了五卅運動。
惲代英還參與領導了南昌起義、廣州起義。郭沫若評價惲代英:“在那個年代里,凡是思想進步的青年,沒有受過他影響的很少。”
作為豪情執筆、揮斥方遒的有志青年,惲代英不斷奮筆疾書,成為革命風暴中的“旗手”。
五卅運動爆發后,中國人民同帝國主義列強進行了英勇頑強、可歌可泣的英勇斗爭。實踐需上升至理論,亦需要理論的指導,惲代英及時總結,撰寫文章,為廣大青年和群眾指明反帝斗爭的方向。
在《中國青年》里,惲代英以代英、但一等筆名先后發表了《何謂國民革命?》《中國革命與世界革命》等文章220余篇,系統地介紹了馬列主義理論,號召青年“到民間去”,幫助青年樹立革命的人生觀。
1930年,惲代英在上海被國民黨當局逮捕,身份暴露后,他便不再隱瞞,承認自己就是惲代英,并大義凜然地拒絕了高官厚祿的勸降。蔣介石聞訊后,親自下令立即將惲代英就地處決。臨刑前,惲代英神色坦然,昂首挺胸,沿途高唱《國際歌》,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英勇就義,年僅36歲。
“浪跡江湖憶舊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擯憂患尋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這首蕩氣回腸的《獄中詩》,是惲代英三十六載人生的光輝寫照。
就是這樣一位終年身著灰布長袍、體貌清癯的青年導師,滿懷革命豪情與理想追求,被稱為“那個時代呼喚革命風暴最矯健的海燕,最出色的鼓手”。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如今,惲代英赤誠的青年模樣永遠定格在華中師范大學的塑像上,他仍在深情地注視著今天的年輕學子,仍在激勵一代代中國青年。
(來源:中國青年雜志強國號,原載《中國青年》2022年第8期,“百年芳華 青運人物”系列報道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