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祖貽:救亡戰線的先鋒
發布日期:
2024-11-06
來源:
《開封日報》
張李珊 安憲洲
吳祖貽出生于江蘇省南京市一個沒落的官僚家庭中。他自幼聰慧,記憶力驚人,深受書香門第環境熏陶。由于家庭變故,他輾轉江蘇省南京市、山東省濟寧縣、天津市、河南省開封市學習生活,其間逐步接受進步思想,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開展愛國救亡運動。
吳祖貽在南開中學讀書期間,正值日本加緊侵略中國的步伐,中華民族危機日益加深,他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35年“一二·九”運動中,天津學生舉行愛國游行,吳祖貽高舉校旗走在隊伍最前列,并帶領近400名學生到楊柳青火車站臥軌,要求上車向國民黨政府請愿。1936年,吳祖貽籌組全國學生救國聯合會。
“七七事變”后,吳祖貽由嵇文甫先生介紹到河南大學當借讀生。他入學后,恢復了遭到破壞的河大民族解放先鋒隊組織,團結進步學生骨干,廣交朋友、結納賢達,壯大抗日統一戰線隊伍,為組織救亡團體創造了條件。
1937年8月,自北平、天津輾轉到達開封的愛國學生,成立了“平津流亡學生會”,吳祖貽當選為主要負責人之一。1937年9月,他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并擔任中共開封市委青年部部長。自此,他更加積極投身于救亡運動之中,為喚起民眾覺悟、推動救亡高潮的不斷高漲而奔波勞碌。
開封淪陷后,吳祖貽轉戰洛陽、竹溝、鄂豫邊根據地等,先后擔任中共豫西特委青年部部長、河南省委青委副書記。1939年9月,他隨陳少敏到湖北京山參加鄂豫邊區抗日根據地的開辟工作,任中共鄂豫邊區民運部部長。1944年10月,鄂豫邊區擴大為鄂豫皖湘贛邊區,吳祖貽又任中共鄂豫皖湘贛邊區黨委委員、民運部部長。中原突圍前,吳祖貽被調到干部旅,任政治部主任。1946年8月初,軍區決定干部旅的干部一部分補充作戰部隊、一部分分股潛伏化裝轉移。他作為譯員,與張文津、毛楚雄一起于8月7日離開鎮安縣楊泗廟,赴西安同國民黨談判。8月10日,吳祖貽在寧陜東江口被國民黨駐軍活埋,英勇就義。
(來源:2021年5月12日《開封日報》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