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新春,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在荊楚大地打響。作為一名曾在“98抗洪”簰洲灣戰(zhàn)斗且多次立功受獎的轉業(yè)軍人,閆清敏心中時刻謹記著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國家和人民有需要的時候,就是我要站出來的時候。”2月9日,武漢疫情形勢嚴峻,他主動請纓,奔赴社區(qū)前線,再一次站到了群眾面前。
“古有大禹治水,現有我爸防疫”
今年46歲的閆清敏是省委黨史研究室的一名黨員干部。2月初,省委黨史研究室接到支援珞珈山街武大工學部社區(qū)的請求后當即成立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務隊。“一得知消息我就趕緊報了名。”閆清敏回憶道。
2月9日,跟隨單位大部隊下沉社區(qū)的閆清敏有了新“馬甲”——武大工學部社區(qū)第四網格網格員。疫情兇險,責任巨大,為了全身心投入社區(qū)疫情防控,下沉當天,閆清敏就提著行李住進了辦公室。“害怕回家造成交叉感染,增添后顧之憂。”
入戶排查
白天參與社區(qū)防疫工作,夜晚整理臺賬,自下沉社區(qū)以來,這已成為閆清敏的工作常態(tài)。“算一算時間,也有50多天沒回家了。”閆清敏說。
“古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現有我爸抗疫,近在咫尺不歸家。”日前,閆清敏和家人打電話報平安時,女兒楚楚的一番話讓他動容不已。
據了解,防疫期間,閆清敏不僅要保障居民日常生活物資,還需統(tǒng)籌協(xié)調社區(qū)摸排工作,督導隊友落實上級任務。“壓力雖大,但義不容辭。”在閆清敏看來,新時代的“大禹”就應沖鋒在前,扛起責任與擔當。
“他是貼心的勤務員”
剛到武大工學部社區(qū),面臨老舊小區(qū)人員信息資料不全的情況時,閆清敏作為摸排隔離組組長,心里十分沒底,尤其當看到網絡上“老人在家病亡幾天后才被發(fā)現”這類突破底線的報道更是急得晚上睡不著覺。
“再硬的骨頭,也有啃下來的一天。”閆清敏不斷地向自己和隊友打氣,“千難萬難,干就不難!”為了全面掌握居民信息,閆清敏帶領樓棟包保隊員通過上門入戶、打電話、建網格群等多種方式進行摸排,同時主動與居民談心,了解日常生活所需,幫助居民解決實際困難。
分發(fā)愛心菜
“太感謝你們啦!”近日,閆清敏和3名隊友將物資送至朱爹爹家門口時,年過七旬的朱爹爹感動得連聲道謝。
朱爹爹老兩口獨自居住在武大工學部社區(qū),因歲數較大,行動不便,如何領取女兒為其團購的生活物資成為難題。“我試著在網格群里說明了情況,沒一會兒就有一條微信好友申請。”
“先核對了一下物資清單,再去取貨點取貨,最后將物資送到老人手中。”閆清敏說道。
分發(fā)物資
據了解,防疫期間,閆清敏共為居民配送愛心蔬菜2000余斤,還提供“代購”、幫拿快遞服務,積極協(xié)助社區(qū)辦理居民出入證、審批返漢人員等手續(xù),被居民稱為“貼心的勤務員”。
“只想做好每一件小事”
3月24日,剛吃完飯準備在帳篷里打個盹兒的閆清敏收到一條來自居民的求助信息,對方稱家里的煤氣灶壞了,打不著火。考慮到情況特殊,又正值午飯時間,擔心停火造成“斷糧”的閆清敏立即趕往居民家中,“搗鼓”了半天,發(fā)現是因為長期不使用,煤氣閥門自動關閉。
該居民是閆清敏的“熟人”。據閆清敏介紹,當天上午該居民剛從外地返漢,行李較多,為避免出現差錯,閆清敏親自將人從武大校門口處接回社區(qū)。
幫居民提行李
“找到原因就好辦了!”不到十分鐘,煤氣灶重新開了火。面對居民的熱情道謝,閆清敏撓了撓頭,“這是我們應該做的,有困難及時聯系,我們都會第一時間趕到。”
除了日常防疫工作,閆清敏更是時刻將居民放在心上。隨著社區(qū)封控時間延長,當得知不少居民有理發(fā)需求時,閆清敏還積極協(xié)調組織2名理發(fā)師為網格33名居民提供理發(fā)服務,得到了社區(qū)工作人員和居民的一致好評。
“只想盡自己所能,做好每一件小事。”閆清敏表示。
據悉,通過閆清敏和其隊友的努力協(xié)助,武大工學部社區(qū)已連續(xù)50天無新增“四類人員”。(圖/文 張穎)
(2020年4月9日刊登于人民網-湖北頻道)
Copyright @2014-2025 m.slotsjeanni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技術支持:荊楚網 鄂ICP備18025488號-1
微信公眾號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