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萬娥
武漢是一座有著深厚底蘊的歷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之城。武漢是全國最早建立中共黨組織的六個地區之一,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八七會議、武漢會戰等被載入史冊的重大歷史事件均發生在這里。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董必武等一大批革命領導人均在武漢留下過深深的足跡。
鐘殼四周黑色油漆已脫落。鐘面表盤為白底并印有羅馬數字“I-XII”,上面僅留存有時針一根,且已發舊發黃。座鐘的機芯有缺損,鐘擺位置僅有金屬彈簧。鐘殼的正面為玻璃罩面。鐘殼的右邊有鑰匙孔。
1926年11月,毛澤東離開上海經南昌來到大革命的中心——武漢。同年12月13日,他出席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漢口召開的特別會議。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陳獨秀指責正在全國興起的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面對責難,毛澤東沒等會議結束,便邁開雙腳,到農民革命斗爭最激烈的湖南考察。
2月12日,毛澤東回到武昌,在黨組織的安排下,租下了都府堤41號這棟民宅。在都府堤41號的臥室里,毛澤東伴著油燈,在這個座鐘的見證下,揮筆疾書,只用了短短4天的時間,就寫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農民運動史上的光輝著作《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他用實地考察所得的大量不可辯駁的事實,論述了農村革命的偉大意義。
在這一時期,毛澤東還擔任農講所常委,主持日常工作并親自授課,十分繁忙。常常是在晨曦的鐘聲中走出41號大門,不是召開會議,就是在農講所工作、講課,直到深夜才回到住所,總是飯都顧不上吃就在座鐘前伏案寫作。
也是在這個座鐘的陪伴下,毛澤東和夫人楊開慧,兒子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龍度過了最后一段一家人團聚的美好的家庭生活。為了使毛澤東有更加充沛的精力運籌革命大事,楊開慧夜以繼日地根據毛澤東的需要整理書稿、資料。1927年4月4日,農講所舉辦開學典禮。就在這一天,毛澤東的三兒子毛岸龍出生了。但因工作繁忙,直到幾天后,毛澤東才抽空趕到楊開慧的身邊,看望剛出生的岸龍。
1967年,經湖北省委、武漢市委批準,都府堤41號按原貌修復,并辟為紀念地。工作人員遠赴湖南找到楊開慧的哥哥楊開智,向其說明情況后,楊開智回憶了都府堤41號的原貌,并把其一直珍藏在身邊的毛澤東和楊開慧所使用過的座鐘捐贈給武漢革命博物館。
此座鐘是毛澤東1927年在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主持革命工作期間和楊開慧在武昌都府堤41號居住時所使用的,是毛澤東和楊開慧在武昌從事農運及共同生活的珍貴物證。
來源:《武昌紅色文物》
Copyright @2014-2025 m.slotsjeanni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技術支持:荊楚網 鄂ICP備18025488號-1
微信公眾號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