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黨史學習教育辦公室
董賢煦受堂兄董必武的影響參加革命,在大革命失敗后,流落湖北崇陽縣謀生,后來在崇陽縣七區吳城鄉(現青山鎮吳城村三組)舒家做了上門女婿,改名叫董維岳。崇陽解放后,董賢煦與董老取得聯系,多次書信往來。
現從董老及家人給董賢煦的家書中摘錄一封——1951年2月13日董必武關于農村土改后建設工作問題給董賢煦的信。在信中,董老一是肯定堂弟的成績;二是說明革命的目的是求得人民解放和享受到革命果實;三是要求堂弟努力生產爭當模范,安心在農村做事,積極納稅報效國家。
1951年初,董賢煦與董必武取得了聯系,請求董老幫助解決工作。
董老來信告訴董賢煦,革命的目的是求得人民特別是工人農民勞動大眾的解放,革命的果實要讓農民享受得到。“農村在土改后需要建設的工作很多,鄉村人民代表會議要開好,要組織鄉村人民政府。政府要領導和組織農業和農副業的生產,要蓄水積肥,要耘草除蟲,要植樹蓄林,要組織好合作社,要組織民兵自衛,要防止壞人造謠生事,要領導人民交公糧,要組織鄉村小學,要組織干部學習文化,要幫助成人教育和識字運動;農村婦女運動,鄉村政府也要幫助;至于農村衛生問題,需要政府努力的地方更多。革命的目的是求得人民的解放,特別是工人農民勞動大眾的解放。假使我上面寫的許多事情在農村辦不好,革命果實農民就不完全享受得到。”
董老嚴格要求他“不要拋棄工作已有根基的地方……你努力生產,一方面為你一家的生活好,也為國家增產,納稅以報效國家,幫助政府推行政令。當地人民知道你信服你,政府也信用(信任)你,到任何地方做事都一樣。
來源:“學習強國”學習平臺
Copyright @2014-2025 m.slotsjeanni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北省委黨史研究室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技術支持:荊楚網 鄂ICP備18025488號-1
微信公眾號
手機版